我們如何考上研究所
我們如何考上研究所
96級 社四乙
吳任博 張哲維
前言
在本年度(九十六年)的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中,我們兩人很幸運的分別考上了師大歷史所以及政大政治所,雖然不敢說自己的唸書方法有多好、考試技巧有多高,不過也許還算有一點小小的心得。在此將我們兩人的念書方法,以及一些準備考試的技巧分享給學弟妹們參考,希望能夠對於學弟妹們未來準備研究所入學考試時能夠有所幫助。不過,在此要先說明的是,本文主要針對人文社會類科的研究所來撰寫,其他領域的研究所考試不一定能完全適用。
一、下定決心(三下以前)
1、非本科系是否較不具優勢?
很多人都會有的迷思便是,「像我這種外科系的去考,一定考不贏本科系的學生」,其實,大可不必有這樣的想法。換個角度來思考看看,今天如果要請各位來報考本系的研究所,請問你又有幾成的把握?其實對於大多數人文社會類科的研究所來說,沒有本科系才佔優勢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人文社會類科的研究所都是可以靠一到兩年的努力用功,就能把考試科目準備充足的。而且,即使是本科系的學生,也有很多學生平常上課是非常打混摸魚的,真要他們來和很認真拼了一年多的各位考試,也不見得就有多大的勝算。所以,這個問題就不用太擔心囉!
2、要不要補習?
很多人都會問到要不要補習,基本上以我們準備研究所的狀況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補習的,而且有考上不錯研究所的人幾乎也都是有補習的。因為在補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老師幫助把重要的地方都整理出來,比起自己去唸了一大堆書,卻不見得能夠掌握考試重點,的確是可以省不少力氣。而且補習班老師也會幫助大家找出重要的課外文章和時事整理,對於考試來說,的確非常有用。補習班也許不能保證各位一定考上研究所,但是,對於各位準備研究所考試絕對是正面效益大於負面效益,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但要注意的是,補習班固然可以幫你整理資料和考題,節省不少的力氣。但同學必須明白的是,進入研究所以後,沒有人會幫你抓重點、整理筆記,也沒有人會陪你讀書、寫報告(成堆的報告,就是讓「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的「罪魁禍首」)。因此,在補習的額外時間,一定要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沒有或想補卻沒有得補習(如歷史所、地理所等)的同學,也不用太過於慌張,可以藉由閱讀大量的書籍,訓練自己思考、抓重點、整理筆記(反正只是提早學習而已),不懂的地方再請教老師或學長姐,照樣能金榜題名。
3、為什麼而考?
很多人在準備考試一陣子之後,會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為了什麼而考,其實,奉勸各位在考研究所以前,還是先把這個問題好好的思考清楚比較好,畢竟,如果糊裡糊塗的不知為何而唸,卻莫名奇妙的考上了,日後念起來可是會很痛苦的。
唸研究所,基本上就已經等於是在做學術研究的第一步了。對於考人文社會類科研究所的人來說,如果是抱著想要多拿一個學歷將來工作比較好找,或者想說有了研究所的學歷將來就比較容易賺錢的話,那筆者奉勸這樣的人還是不要來考研究所會比較好一點。對於念人文社會類科的人來說,多半很難直接藉由拿到碩士的學歷即能找到多好的工作,大體上來說,多半還是要繼續往博士班進修或者出國留學,再不然就是得去考公務員,才能得到比較穩定的工作。
於是有人就會問說,那幹嘛考這方面的研究所?其實多半來說,要考這方面研究所的人,最好有多一點的學術研究熱忱(盡量選擇自己的興趣,不然寫報告和論文時會非常痛苦),也最好是有打算往這方面的領域來作一些深造。不然,老實說,考這方面的研究所,再多念個兩三年,也不會對各位找工作有太大的幫助。
作研究是一條很孤獨的路,外人很難了解你在作些什麼,你所得到的成就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和你分享,而且通常在獲取一點小成就之前,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心血。如果沒有這樣的準備,還是不要來考會好一點。
4. 何時開始比較好?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人準備人文社會類科的研究所,如果不是本科系的人,多半最晚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因為此時距離研究所考試只剩下約一年的時間,以一整年的時間來準備研究所考試基本上是很合理的時間。此外,建議各位有志於準備研究所的學弟妹,可以多利用大三上的時間廣泛閱讀你可能有興趣領域的考試訊息、閱讀書目,且應盡量在寒假以前蒐集完成,增進你對那個領域的了解,之後再來決定是否投入該領域研究所考試的準備。
二、開始準備研究所(三下~暑假)
1. 讀書時間的長短
讀書時間的長短這個問題,其實一向很難有什麼好的定論,不過硬要具體來給個數據的話,大概可以這樣說明。
首先,在一開始準備時(大三上到大三下學期開始),建議可以用比較隨性的方式來讀一點課外的相關書籍,來增進對於這個學科的興趣與了解。這個階段重點是放在興趣的培養以及讀書習慣的養成,持續一陣子之後,自然就會很習慣的每到某個時間就開始讀書,之後再慢慢加長時間即可。
其次,到了大三下和暑假期間,建議最好就能夠每天讀起碼兩個半小時以上了,能夠讀三到四小時(甚至更長)是比較理想的,本階段最好就能夠把時間全力投注在考試科目的相關書籍上,課外書當然還是可以讀,不過以考試相關書籍為主是比較重要的。此外,讀書時間建議最好能固定在某一個相同的時段,這樣每到這個時段,自然就會成為你效率最高、精神最好的時間了。
至於四上開學後,比較難讀到像暑假這麼長的時間,不過建議最起碼也不要低於兩小時半,這樣才能唸進去一些東西。因為,唸書還要扣掉一些分心以及精神不濟的時間,如果總長度再縮短的話,那只怕真的是唸不到什麼囉!另外,還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唸書時間長短其實只是一個迷思,重點還是在於自己是否有把該念的東西都唸進去喔!
2、閱讀書目的取捨
很多研究所的考試都會有一些共同必讀的經典書目,這些書目固然是應該要讀,但是,筆者建議各位其實還是可以稍微做一點取捨,或者是先後順序的調整。怎麼樣的取捨與調整呢?例如:通常有一些共同必讀的經典書目是比較枯燥而且不好讀的,此時筆者便建議,與其一開始就強碰這本書,還不如先去找一些類似「圖解台灣史」、「政治學Q&A」等這種比較簡單易懂,而且稍微有趣一些的書來讀。這樣一來,可以先增進自己對這個學科的基礎了解,而且也能夠讓自己對這個學科的興趣提升。在經過這樣的基礎入門之後,再來讀這些所謂的經典書目,反而會更容易吸收呢!
此外,除了共同必讀的經典書目以外,建議各位可以鎖定幾間你比較想考的學校,去打聽那些學校讀哪些書會必較有幫助,基本上每個學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兩本書是必讀的經典書籍,讀了絕對會有相當的幫助呢!不過,最好不要太貪心,要每間學校的方向都準備到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建議還是鎖定兩間左右自己真正比較想念、而且實力也在那的學校來讀他們的專門書會比較好。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以為把通論性的書籍讀完後,就可以上陣應考了。通論性書籍只是提供一個「通」的視野,相關的細節和討論,一定要再閱讀其他的書籍和期刊論文。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一個問題往往不只一個答案(這正是最有趣的地方),唯有靠大量閱讀,才能增進視野、刺激思考。
另外,同學也不必把每本書或文章,皆一定要從頭到尾地閱讀。應當區分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集中火力在重點部份,其餘部份大可快速瀏覽或忽略。
3、考古題的瀏覽
要準備研究所的考試,不可忽略的當然就是各校考古題的瀏覽囉!在這個階段,由於大部分的人本身實力都還不夠,因此瀏覽考古題不是真的要你去實際練習如何寫,而是要你去看看大致上各校的考法以及方向,這樣你在準備上就會比較有方向。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考古題所反映出來的考題趨勢固然要特別注意,但是千萬不可完全專注在考古題所反映出來的趨勢上面做準備,這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事實上,固然有許多的考題是幾乎不變,經常出現,但是每一年卻也都會有考題是之前沒有出現過的,因此,在唸書時還是要儘可能的全方位閱讀,這樣才能避免以小失大喔!
4、共同科目的準備
國文、英文相信這是許多考生感到頭痛的科目,但其實不必大過緊張。建議可以先把高中的國文、英文、中國文化補充教材拿出來複習一遍,回復自己的記憶。
在國文這一科的準備上,有個很偷懶的方法倒是很值得一用。那就是,把高中的國文教材拿出來讀一讀。除複習高中教材外,可以每天閱讀一篇古文觀止或現代散文,增進自己對古典和現在文學的語感。此外,特別留意一下重要文章的說明與解釋,以及基本的國學常識,還有注意一下作文寫作的訣竅基本上就很夠了。以考國文這一科來說,能做到此地步已經相當足夠,筆者的學長姐和同學,許多都只是靠高中時累積的常識就去應考,也獲得不錯的分數。
在英文方面,文法一定要回到高中程度的水準,至於單字,只靠高中時所記憶的單字是不夠的,必須要增加廣度。筆者的方法是購買坊間出版的研究所的英文題庫,兩三天做一回,不熟的單字就反覆記憶,作錯的題目就把它弄懂(查閱書籍、上網查詢、請教同學),應付考試已是游刃有餘。
其實考國文和英文的目的,並不是要把你考倒,只是要測試你對它們有沒有「common sense」而已,分數只要拿個六、七十分,就可以安然過關了。(相信我,很多人還拿不到這個分數)
5、資訊的擷取
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過程中,如何獲取到相關的資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至於要如何獲取對於考試而言有幫助的資訊呢?以下提供幾個管道供大家參考:
(1)參加各相關研究所的研討會
建議各位可以多參加你所要投考領域的研討會,有時候在這些研討會上,會有一些教授發表不錯的文章。此外,該研討會的重點熱門討論主題通常也就代表這正是學界的當紅議題,多針對這些熱門議題去作一些了解,對於考試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喔!
(2)多請教學長姐
相信各位或者各位的同學多少都會有認識一些學長姐先前已經考上相關領域的研究所,此時,多多向那些學長姐請教準備考試的心得與經驗,絕對可以幫助你省下不少力氣喔!
(3)多留意相關時事
如果各位投考的是像社會、政治、歷史(主要是現代史)這種高度與人、時事、社會脈動相關的研究所,那多注意時事便是不可或缺的工夫了。但是,要注意時事要有技巧的注意,不是要你去每天翻開報紙每則新聞從頭看到尾,比較重要的其實是多留意報紙的「民意論壇」版面,多看看在當下的時事議題中,各方的一些看法、立場、理由為何,藉由看這些評論的文章,可以幫助各位增進對於時事的全面性思考,對於答題寫作能力的提升上,絕對是有幫助的喔!而且,有些時事也會有轉成考題的可能呢!
(4)網路資訊
可至台大的批踢踢實業坊(telnet://ptt.cc)的研究所板(graduate)發問(分組討論區→大專院校→研所討論→研究所板)或爬文,相信可以給你不少的幫助。
(5)共同筆記的獲取
有些學校的系所上課時,會有固定的「共同筆記」,這些筆記通常對於考試上會有一些幫助。至於要怎麼獲取呢?如果各位和那些學校的學生都不夠熟,他們也都不願意提供筆記讓你影印的話,那麼建議各位不妨可以直接去該校附近的影印店探詢看看,有些影印店甚至是準備了非常齊全的各科目共筆等你來影印呢!此外,有時候多留意的批踢踢的二手書版(分組討論區→生活娛樂館→國家研究院書店→書籍研究院→barterbooks),甚至也會發現有人在拍賣共筆呢!
6、心境與周遭外務的調適
各位在唸書的過程中,經過長久孤獨的奮戰之後,通常很容易感到疲累,或者讀不下書想要放鬆一下,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很正常的,也不必特別感到罪惡感,只是,這種放鬆的心態最好也不要太常出現就是了。在這邊要建議各位的是,其實如果你真的連續讀了一陣子的書,感到非常疲憊而讀不下去時,其實大可以大膽的放鬆一兩天,好好的去玩玩,在玩的時候就不要想到唸書的事情,通常,在你離開書本一兩天好好玩之後,再回來時反而效率會提升不少呢!
此外,也要提醒各位的是,在準備研究所的過程中,外務是能夠少則少,最好不要讓自己一直處於太過於忙碌與浮動的狀態,因為唸書是需要在心靜的情況下才能夠比較順利的進行,如果太多外務干擾讓你想東想西的,你在念書時便會經常不小心想到這些事情,而沒辦法全力專注在書本的內容上面。
7、老師的幫助
基本上,很多老師是非常歡迎學生來請教問題的。考生不妨向老師徵詢欲報考系所的特色和閱讀書單,或請老師答題解惑,可以使你更準確的抓住方向,以及改進不足的地方。
但要注意的是,想要老師「幫忙」你考進理想研究所的想法,是非常荒謬的。老師只是「輔助」的角色,實力的累積還是端看自己是否努力,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道理,正是如此。
三、研究所考試前(四上開學後~考前)
1、實習
從本年度開始,實習新制正式開始實施,大五實習改為半年(舊制為一年),且必須自己負擔學分費(舊制每個月有八千元的薪俸),實習後可以取得教育學士學位(換句說話,大五沒有實習無法取得),但無法取得教師證(舊制於大五實習完可取得)。學生必須參加教師執照的考試,俟執照取得後,再參加各縣市政府主辦的教師甄試,經錄取後始得為正式教師。
很多人都會擔心實習會影響研究所的考試,實際上也的確會影響,而且影響很大。據本屆學長姐有實習而且又考研究所的經驗來說,在實習的那三週,每天白天都等於是上整天的班,而且中午常常是沒得午休(小學生的狀況很多),晚上回家後一般而言都是直接休息或睡覺,即使有餘力唸書,念的通常也都很少,很難超過兩小時以上。而且,實習前必須要準備教案,以及預習各項教材,是真的會佔去滿多的時間。
至於,到底要不要去實習,有兩派看法,依序分述如下:
(1)有實習經驗的同學會這樣說
是不是實習就真的考不上研究所呢?以本年度系上學長姐考試的狀況來看,似乎也不盡然如此,還是有不少學長姐既參加實習也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所以,儘管實習很累,但是卻不必把其當成考不上研究所的藉口與理由。既然如此,那到底該不該去實習呢?基本上還是要看自己本身對於未來前途的規劃而定,如果你已經很確定自己將來絕對不會往教職發展,那麼,當然可以選擇不去實習。但是,對於許多仍然舉棋未定,而且眼前的研究所考試也仍然是未知數的同學來說,還是建議不要就這樣放棄實習會好一些,因為,替自己多留一條路,總是好的。
(2)沒有實習經驗的同學會這樣說
到底要不要實習,這是許多人都將要面臨的難題。有同學跟筆者說,實習是考不上研究所的一條退路,但筆者實在無法找出這條「退路」,哪裡可以提供「安身」之地,反而「流浪」的可能性為大。筆者當時考量,教師的工作取得已越來越不易(教師甄試的錄取率非常低,一再重考,南北奔波參加各縣市甄試的人,佔大多數),可以說是高成本、低回饋的投資,因此沒有參加大四的實習。
不過,筆者的用意非阻止大家不要參加實習。實習可以學習許多豐富經驗(包含實際教學、班級經營、行政經驗等),大學四年所學也將在實習過程中體現。
因此「要不要實習」,還是要依個人實際情況去衡量。「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總之,不要下決定後再來後悔就好。
2、答題技巧
很多人書念了很多,但是到了考場寫出來的答案卻不合教授的胃口,其實會有這樣的現象,問題多半是出在答題技巧上面。在答題時,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原則是一定要把握的。
首先,是「條列式」的回答。把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以條列式的方式很重點式的回答出來,而且把最重要的論點擺在前面、比較不重要的論點擺在後面,會讓教授看起來比較清楚明瞭,也更能抓到你的重點是什麼。這樣的答題方式,絕對會比拉哩拉雜寫了一大堆,但是卻搞不清楚重點在哪裡的答題方式好很多。
其次,是答題時間的掌握。在答題時,要平均分配每一題的答題時間,一旦已經超過該題的答題時間,便必須毫不猶豫的先下結論,這樣才能讓每一題都盡量的好好發揮。即使有些題目是你比較擅長的,但是你寫的再長,能增加的分數恐怕比較有限,花了考試大半的時間來寫你擅長的題目,卻讓其他的題目全部失分,總分加起來還是不划算的。如果能把每一題都回答到,多少還會有一些筆墨分數,每一題得分平均,所能得到的分數絕對遠超過其中一兩題分數很高,但是其他題卻都掛零的分數。此外,答題時也不必執著於題目的順序,可以先從有把握的題目的開始,至於其他的題目則先預留空位,之後再回來作答。
再者,是答題回答的觀點。如果你能夠把該校可能出題老師對於此問題的觀點作一事先的了解,在答題時將之引述作答,那對於你考試的分數絕對會大大的有所助益!雖然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些教授是比較不喜歡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在考試時,沒有必要和分數過不去,真要去爭論這個觀點的是與非,在日後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多的是機會呢!
最後,雖然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卻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點,那便是答題時字體的端正。即使你的字不好看也沒關係,但是最起碼在考試時,要儘可能的寫端正,並且寫整齊,沒有什麼比讓教授能夠看懂你的字還要更重要了!如果教授今天看不懂你的字,那只怕你的答案再好,也無法反映到分數上面的。
3、拜拜
很多人都會想要藉由神明的力量來幫助自己能夠考運加分,甚至會求神問卜,看自己能否考上。以筆者的觀點來說,拜拜這種事情基本上是寧可信其有,不要信其無,如果能夠去拜託一下神明,讓自己最起碼不要在考試時倒楣,而且心裡踏實許多,未嘗不是件好事。
不過,筆者也必須要指出的是,真的不需要太過於相信求神問卜所得到的結果。以某學長的經驗來說,某學長於考試前曾經問過兩間不同寺廟的文昌帝君,自己考試的狀況會如何。其中一間的文昌帝君告訴某學長,如果以考五間學校整體的考試狀況來說,那很有可能會是大兇;但是,另外一間的文昌帝君則告訴某學長,如果只想要確保至少能上一間的話,那則會是大吉。然而,某學長考試出來的結果則是,考五間學校中了四間,而且全部都是正取。因此,求神問卜並不盡然完全正確,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囉!
4、作息時間
在考試前,最好能夠盡量讓自己每天的作息正常一些,因為一般大學生的作息時間都是晚睡晚起,白天精神不太好,到了晚上則變成活龍一條,但是這樣的精神狀況對於各位參加研究所考試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研究所考試多半時間相當漫長(約八~十小時,且許多人不只報考一間),且要在最短時間內,對考題能做出反應,不要面對一連串的考試時,才發現身體狀況無法負荷,如果各位在作息時間上不能夠配合考試的時間做調整,那麼在考試時非常有可能發生精神不濟的情況。因此,建議各位於考試前最晚一個月起,盡量把作息時間調整到晚上最晚十一、二點就睡覺,早上最好七、八點就能起床(不論是否有課都一樣),這樣對於各位考試時精神狀況和注意力的集中會很有幫助的。
5、讀書方式的調整(主題式)
考試作答的時間有限,因此要在短時間內能夠下筆,就要靠平時有沒有把所學作「主題式」的整理。各位平常在讀書時,多半是屬於順序型的讀書法,也就是說把一本書拿來,從頭到尾翻一遍,看到重點便將之畫下,並且儘可能的將其背下來,接著便是重複按此模式持續進行下去,直到每本書都看完為止。
然而,這樣的方式在考試前最好是能作一改變。在考試前,讀書的方式建議改為「主題式」的閱讀。什麼叫做主題式的閱讀呢?簡單的說,即是先選定一個主題(都讀到這個時候了,應該可以清楚的判斷),再將各個書籍或者參考資料的相關內容一次讀完,接著再做有系統的歸納統整。例如,當讀到我國總統的職權時,這時就不能按照書本或期刊論文的內容,順著繼續讀我國行政院長的職權,而是也將其他國家總統的職權也拿出來做比較。或者舉另一個例子來說,當你讀到選舉制度時,可能A書對於選舉制度有它的一套分類與介紹方式,但是B書、C書可能也有它的一套分類和介紹方式,此時,建議各位要將三本書對於選舉制度的介紹都同時再作一了解與歸納整理。整理完之後,可以嘗試著寫下自己對於這個主題的想法,順便把關於此主題的論點再思考一遍。在考試前,拿這些主題式的筆記來複習,相信就綽綽有餘了。
四、 上榜之後
1、報到
上榜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報到了,大致上就是繳交資料、照片、還有學力證明正本(大部分是畢業證書)。因為各校放榜報到時間不一樣,但是畢業證書只有一張,如果要等待其他學校放榜再作決定,也是可以的。應屆畢業生因為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所以可以簽切結書,說明自己會在幾月幾日(各校規定不一,至少會在六月底以後)之前繳交,否則自動放棄入學資格。至於非應屆的考生就必須先交證書,之後如果有更想念的學校上了,就去把證書拿回來。學校沒有資格扣留考生的畢業證書,只是態度要和善一些就是了,畢竟是給別人添麻煩。
(引述〈漫長而孤獨的奮鬥之路—中研所考試歷程〉,郭凱文,語教系95級)
2、 時間規劃
考完後,很多人會問該怎麼規劃時間,其實,在剛考完時,不需要想太多,好好的放輕鬆,快樂的玩一陣子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了。畢竟,各位在經過了這麼漫長的考試之後,本來就該好好的放鬆一下,如果才剛考完又馬上讓自己進入忙碌的狀態,其實對於身心而言都不是好事。
不過,當你覺得放鬆足夠以後,倒是有幾件事情是建議各位可以去做的:
(1)讀英文
通常進了研究所之後,教授多少都會要求研究生要讀一些原文的書或者文獻,在讀這些資料的過程中,如果你的英文能力能夠比別人強,那讀起來會省下你不少的寶貴時間呢!
(2)學習統計學及SPSS的應用
如果各位考上的是社會科學類的研究所,在以後做研究的過程中,用到計量分析的機率可說非常大,因此,非常建議各位如果在考完試後有時間,可以多多學習統計學的相關基本常識,此外,如果可能的話,買本書來好好的把SPSS該怎麼使用都摸透,對於以後你要做問卷分析時,絕對是幫助非常大的喔!
(3)多讀課外的通識書籍
很多人在放鬆過後,會急著想讀一些該領域相關的專業學術書籍,這樣做法不是說不好,但是其實反而沒這麼推薦要如此急切的來做。因為,這些書到了研究所之後,自然有許多的機會讓你必須去讀,而且,你能考得上該研究所,正代表你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其實不用如此的急切去讀專業書籍。做學問最重要的反而是先廣博再專精,當你具備了許多領域的基礎知識後,再來專精於某些領域的深入研究,反而在日後會產生融會貫通、水到渠成之效呢!而要讀怎麼樣的課外書比較好呢?這時候不建議各位去買其他領域太深入的書籍,反而建議各位去從那種看起來最平易近人的書下手。例如,像是「圖解社會學」、「圖解世界紛爭」、「XX學精要」等,這種書雖然比較入門,但是對於平常沒有仔細研究這方面學說的人來說,反而是最好的入門教材,並且可以幫助你快速的建立該領域的基礎知識,投資報酬率很高呢!
(4)打工
很多人可能大學四年來不一定有過自己去職場體驗、打工賺錢的經驗,建議各位也可以利用剛考完比較沒這麼忙的時候,去找一份你比較有興趣的工作來兼差體驗一下。通常在打工時,便可以讓你對於金錢的運用與掌握、以及人際溝通的技巧有很顯著的提升喔!也算是替自己未來正式投入職場做準備!
(5)出國旅遊
如果各位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之下,基本上也滿推薦各位出國旅遊的。因為,研究生其實沒有太多的寒暑假,多半假期也是拿來做研究或者讀書,再加上之後就差不多要進入社會工作了,因此這段期間幾乎也可以算是人生最後一個長長的暑假了。如果能利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好好出國去開開眼界、散散心,絕對會是一個不會後悔的選擇!
3、研究所只是人生一個階段
「過去常看到一些四、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人,喜歡說自己出身某某名校,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總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給我一種『這些學校很難進』的感覺。換言之,他們將那幾年當成生命的巔峰,以後就都在走下坡路。你會發現,那些會把名校掛在嘴邊的人,他生命的顛峰歲月往往真的就只在考上一所好學校。」
-張忠謀-
考上研究所,只能代表你在大學畢業這個階段,「可能」比別人先馳得點而已,並不保證往後的日子一路順遂,也不是獲得高社經地位的護身符。人生的路很長,不必要計較一時的得失,因此上榜的同學在高興之餘,別忘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失利的同學,傷心難過之後,別忘了重拾書本,或想清楚下一步要做什麼。也許這番言論是老調重談,但你可以回顧當年在大學指考時,那些考取前幾志願的同學,他們今日的情形也未必比你好。因此,不管你有沒有考上研究所,都只能代表在大學畢業這個階段一時的成敗(但反過來想,誰說一定要考上研究所才能算「成功」?)。人生就像雲朵一樣,從來就沒有一定要什麼形狀,規劃自己的未來,努力去做好應該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五、結語
考研究所的過程,是人生美好的經驗之一。不管有沒有上榜,當回顧這一段歲月,你會發現裡頭包含了喜悅、煩惱、疲憊、汗水,以及自己那股傻傻的拼勁。
謹以此獻給欲報考研究所的學弟妹,也在此感謝那些曾經幫助我們的師長、學長姐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