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興仁十八年──淡水鎮興仁國小彭增龍主任專訪
走過興仁十八年──
淡水鎮興仁國小彭增龍主任專訪
|
訪問地點:台北縣淡水鎮興仁國小主任辦公室
受訪者: 彭增龍 主任
(學歷:花蓮師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教系、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經歷:北縣瑞濱國小教務主任,北縣興仁國小總務主任、教務
主任,康軒版社會科教科書編輯委員
學術專長:兒童文學、鄉土教育、課程設計)
訪問者:謝宏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記錄、整稿:謝宏旻
求學經歷
謝:彭主任,能不能先請您先簡述一下你的個人基本資料?
彭:我是民國五十一年八月出生,算是獅子座的,家庭的背景部分大概就是,嗯!我是出生在新竹的鄉下,是典型的農工階級,是道道地地的客家人。
謝:那求學經歷呢?
彭:我沒有讀幼稚園,是爸爸媽媽及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幼稚園的學費部分就省起來了。然後在鄉裡的小學、國中(就讀),也很單純,接著就到花蓮師專去就讀了,在那邊五年之後,就到台北縣擔任國小教師,然後陸陸續續的在職進修,就讀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前身。讀完初等教育學系之後呢,再讀國民教育研究所,喔…那時候是讀行政組,讀到一半的時候,再考我們(市北教大)的社科所,啊!現在叫社科所,當時叫做國民教育研究所的社會科教學碩士班,名字很長。畢業之後,求學的經歷就告一段落,那也是數年前的事情了
謝:主任那時候你您也是念師院,那種大學的…(制度)?
彭:(搶先回答)師院!師院暑期部讀四年!
謝:那時候大概是民國幾年的時候?
彭:民國七十八年到八十二年!四個暑期,大概七十八到八十一還是八十二。
謝:所以您那時候就是要補師專要變成大學的那種教育學分。
彭:對!對!對!把專科的學歷提升到大學,然後我八十八年再回去讀研究所,也是暑期部,到九十二年,去讀社科所的前身---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謝:那時候已經改制為大學了嗎?
彭:改大學了啊!(改口說)嗯…九十二年還沒有,教育大學好像是九十三年還是什麼時候改的,反正是我們離開之後才改的,應該是九十三年還是九十四年。(編按:九十四年)
謝:所以那時候您考進去的時候是師院囉?
彭:八十八年的時候還是師院。
謝:那後來出來的時候也是師院?
彭:嗯!也還是師院!因為拿時候還是叫院長,(院長是)鄧國雄啊!所以(我的求學)很單純啦!沒有幾所學校。
謝:呵!呵!(微笑狀)
工作經歷
彭:工作上的經歷,喔!第五項是工作的經歷,工作經歷,ㄜ…也只跑了兩間學校而已,第一所在瑞芳區的瑞濱國小,是七十一年分發的學校,它在瑞濱海水浴場旁邊。
謝:那主任您在那邊待多久?
彭:七十一年分發的時候我沒有到場(分發地點),因為那時候我已經在當兵了。回去瑞濱國小的時候,是從七十三年的六月一號開始復職。那時我擔任三年級級任,隔了一個暑假之後就擔任課務註冊組長,也就是現在的教學組長,也兼級任,就是把原來一開始的三年級那一班一直帶到畢業。足趣味吧(台語)!
謝:跟我那時候很像!
彭:對呀!很像呀,就是三年級下學期回來嘛!叫我休息一個禮拜,五月二十三退伍啊!休息一個禮拜就回去!(這段國台語交雜)
謝:ㄟ?主任你們那時候不是有一個月的退伍假嗎?
彭:對呀!退伍假一個月啊!但是…
謝:一個禮拜…?(微笑狀)
彭:一個禮拜回去可以嘉獎兩支啦!那個時候如果要調動,嘉獎蠻重要的,不像現在嘉獎沒有用。(這段國台語交雜)
謝:滿天飛…。
彭:對!所以六月一號回去,帶一個月三年級,暑假就開始接(組長),什麼分發教科書有的沒有的,那個時候都一起弄。(這段國台語交雜)
謝:所以導師兼行政…?
彭:嗯!所以你也可以考慮。(微笑狀)
謝:可以繼續…。(尷尬地笑)
彭:所以當年小朋友畢業之後,你看嘛!四、五、六嘛!兼教學組長完之後,就開始代理訓導主任了。差不多七十五年的暑假八月開始代理訓導主任了,代理三年就換現在板橋國小的姚校長(過來接任瑞濱國小校長),他說年輕人不要在那邊,叫我們趕快離開,要不然一個小學校待太久了,怕被耽誤到。
謝:校長會勸人家離開這間小學喔?
彭:對!對!對!他說那時候這裡交通也不是很方便,那時候也沒有進修的風尚嘛!所以他說年輕人不應該在這邊,應該出去歷練歷練啦!他就是靖如現在的校長啦!
謝:所以這位校長那時候就勸你們要出去進修?
彭:那時候我當他的(代理)訓導主任嘛!後來有真正的訓導主任來之後,我又回去教師兼組長了。然後他就叫我去考試啦!表格通通都是主任幫我填的啦!然後就去考就可以了!
謝:那時候考的是學分班嗎?
彭:不是!那時候的是主任考試。而且委託教育廳,那時候還有教育廳嘛!(考上後)就委託教育廳代訓。啊!沒有!(改口說)它應該是委託教育廳考試,不是現在台北縣政府自己考,它是委託教育廳,在台中,我知道是在曉民女中那裡考的。
謝:統一?
彭:統一考試,然後呢縣市政府自己分發,然後統一代訓,(受訓處)就是現在的(板橋)大觀國小裡面,以前叫做(國教)研習中心。(在)國教研習中心那裡受訓三個月,要住在那裡喔!完全是一個主任行政工作的養成教育。不是現在隨便考完了就直接到哪個國小去受訓。像(八里)大崁那邊受訓幾個禮拜這樣!它紮紮實實的受訓十二個禮拜,跟我們新兵的基礎訓練一樣啦!
謝:那時候是公假嘛!
彭:對!公假。就三個月受訓,完了就回到原學校等分發,那時候是分發,不像現在是校長自己遴選。
謝:所以就是分發完不一定會在原學校。
彭:對!不一定不一定,那時候我也很想留在瑞芳區呀!但是那位姚校長說你應該出去看一看走一走,叫我如果填瑞芳區就不要回去找他了,就是放風聲就對了。(微笑)
謝:所以那時候考上應該是七十…?
彭:七十九年!一折騰就到七十九年,九二一來到興仁國小,那時候也是九二一。
謝:那您在那學校代理主任從哪一年到哪一年?
彭:從七十五到七十八,七十八就新的正式主任來,那之後我又回去教學組長兼六年級導師一年,然後再去考主任資格。
謝:所以那年也考上主任資格也去進修學分班?
彭:那時候應該進修學分已經一年了啦!七十八年開始進修,七十九年考上主任,考上主任後受訓三個月,再來就分發到現在的興仁國小了。
謝:那之後就是在興仁國小先當…?
彭:總務主任!當了七年嘛!七十九到八十六的七月,然後就轉教務,那時候還有教務,後來才併掉的,當了兩年的教務,然後三處室變成兩處室,(我才)變成教導。
謝:那時候有教務,三處室就是教務、訓導跟…?
彭:教務、訓導跟總務,到了八十八年的時候就併掉了,一個主任離開,那位主任就是現在三芝國小的廖校長,離開之後比較有前途啦!(笑)
謝:呵呵!(微笑)
彭:然後就教導一直到現在!所以這是第一大項基本資料的部分。
興趣專長—鄉土教育與兒童文學
謝:那主任您在求學過程中,您本身有關的學術專長或者說…?
彭:現在是跳到哪邊了?(看著提問稿詢問)
謝:就是第一部份第四項---學術專長,就是您在求學、師資培育其間有沒有特別…?
彭:對!對!對!這部分要談,這部分值得談一下。在那個師資養成教育的時候,最早(所學)跟我目前的專長比較有關的,就是我們在師專的一個組別叫史地組,以前地理歷史是合起來,就好像師大以前也是史地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那時候我的選修是史地組,那都要跑野外,就是跟現在的鄉土教學活動,或者是社區有教室,或者是學校本位課程、社區課程都很接近。
謝:那時候只有花師有史地組還是…?
彭:沒有!師院都叫做史地組!
謝:可是主任你那時候是師專,師專就有史地組了喔?
彭:師專就有史地組了,等到師院就改做社教系嘛!我們那時候叫做史地組。那如果學術專長的話呢!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奠基的。師專四年級、五年級的時候,我選了史地組,我們那時候有部分的老師他們是擅長跑野外的,對於小地形學啊!還有那種鄉志、方志學,我們那時候在花蓮嘛,就挑了一個行政區比較小的鄉,叫做吉安鄉…
謝:吉安鄉,在花蓮市旁邊而已。
彭:對!我們就專門做那個專題研究,然後把方志學上所學到東西,透過這個鄉的田野調查完成,從它的沿革、地理、歷史、歷史事件,或者是…
謝:再分支項,還有分交通啊、水文…
彭:行政組織,對!水文都有。
謝:然後這樣是花多久的時間…?
彭:我們是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去修這樣的課程,喔!那時候(我的)分數還很高耶!九十八分!還沒做完,但
謝:專五?
彭:對!專五!那時候就對地理歷史的部分比較投入啦!然後等到我們自己在教育工作現場的時候就應用到這一門的知識,然後陸陸續續的在鄉土教育這一方面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去參加台北縣的鄉土教育的小論文,也不錯耶!得到全縣第三名!之後也就開始有一些同好,他們就說來編地區的鄉土教學活動。(我)在瑞芳那邊編瑞芳區的,然後來興仁這邊,在淡水就編淡水區跟三芝石門區。陸陸續續(我)就開始編輯鄉土教材,還有撰寫錄影帶腳本,那時候是錄影帶,現在多是光碟,(而)那時候就是做鄉土教材的補充錄影帶,然後就變成鄉土教學活動的輔導員,台北縣的輔導員啦!然後再去推廣這套課程,這已經是八十一、二年的事了。
謝:所以從主任您畢業之後,大概再過一段時間才有再去投入這些鄉土教育嗎?
彭:鄉土教育都是有在涉獵啦!就是說畢業之後、當兵回來,(但)其實當兵那段時間(我)就是在宜蘭嘛!宜蘭有很多鄉土的東西,啊!當預官比較涼,有時候出去這裡、那裡繞繞,冷泉泡一下,都會做個局部的考察啦!(雖然)不是很專心,但就是各方面都會有涉獵啦!那是七十一年、七十二年的事情了,就在金六結啊!在員山那一帶,礁溪啊!(…等等)都有所涉獵。然後回到學校,在瑞濱那邊就陸陸續續發表跟鄉土有關的東西啦!得(小論文)獎也是在瑞濱國小那邊得獎的啦!在同時期呢,我也有參加救國團舉辦的月刊編輯,每個月都會輪流報導一個專題,就是對北縣的二十九個鄉鎮做一個介紹,像我們就介紹瑞芳的鄉土民情,這就像現在的旅遊導覽的主題探討。就是怎麼樣把瑞芳鎮的景點推銷出去,(包括)人文特色、景觀特色這個部分。這應該是台北縣救國團團務委員會所支持的月刊。(這段國台語交雜)
謝:那有刊物名稱嗎?
彭:刊物名稱?那叫做《團訓》!它叫做《台北縣救國團團訓》,還蠻長的。
謝:但它就是針對台北縣的部分?
彭:對!針對台北縣的部分。
謝:那刊物裡面的內容包括…?
彭:裡面的內容除了報導救國團團委會的會務以外,它還會介紹台北縣各鄉鎮的特色,做三千字到五千字的介紹,(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這)就等於我們去做一個采風錄,譬如說(提到)油桐花節的采風錄,那你就要帶到當地的景觀啦、人文背景啦、歷史沿革啊!為什麼要發展這樣的一個特色啊!嗯!(以上)都會有!
謝:所以這本刊物本身有很多面向。
彭:它有很多面向,但是其中副刊的部分就是要報導一個鄉鎮一個鄉鎮的特色,然後行銷出去讓人家知道。
謝:所以那時候主任你也不只有做瑞芳區,很多地方都要跑。
彭:很多地方都要,因為它是台北縣的刊物。
謝:它是一個月一期?
彭:嗯!一個月出一期,(大家)輪流編,這個主編輪流啦!這個是屬於鄉土的部分!那專長的部分,在我還沒真正投入鄉土教育之前,我比較關注的是文學的東西。像神話啊!生活散文!童詩啊!小說啊!這個部分!
謝:那也是在師專時期?
彭:沒有沒有!師專時期是文史不分家嘛!(作品)有發表但通常都以鄉土的角度去做切入,但是到了擔
謝:那也是在瑞濱嗎?
彭:沒有!那已經過來這邊了!那也是八十二、三年的時候!
謝:所以其實後來是同步進行嘛!
彭:嗯!文史不分家嘛!其實都是同步進行的
謝:所以一方面作屬於兒童文學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在做鄉土教育的部分。
彭:對!這兩個部分!帶點學術色彩的是鄉土教育啦!但因為它們是相關的,所以我們沒有特別去區分要定位在兒童文學或鄉土教育。所以早期(我)除了是鄉土的輔導員之外,我也曾擔任過一段的國語課補充科教材的撰寫委員,這是台北縣早期的低年級補充教材,而這是還在瑞濱的時候寫的。
謝:補充教材的內容是…?
彭:補充教材的內容是用兒歌、童話或者是故事的方式,去提供小朋友們更多除了教科書以外的閱讀素材,然後會有一些創作書的集結。其實我們就曾經把泰雅族的傳說改編成為童話,然後集結了一本書叫做《高山是我家》,那其實也是結合鄉土教育,因為我們整個寫作團隊進駐到烏來鄉,然後走拉拉山到(烏來)信賢這一段,住在當地的學校,一個禮拜之內要完成一本創作,蠻好玩的。
謝:那有多少個人呢?
彭:是台北縣辦的第一梯次兒童文學寫作營,大概有三十個(人)左右。
謝:一人一本喔?
彭:沒有,大家要集結成一本,一人至少要一篇,大概三千到五千字。
謝:那又大概在什麼時候?
彭:七十四年,那是我還在瑞濱的時候。關於社區的部分,我們最早為了賺取經費,購買班級圖書。(而剛好)因為台電公司都有回饋地方的一個回饋基金,創立了一個叫做電基會----電力發展基金會。早期它鼓勵設置電廠附近學校的老師做有關於電的研究,那我們就曾經做過小論文啦!做過好幾個,譬如說深澳火力發電廠的相關研究、核一廠對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的影響評估,類似這種的(研究)。寫一年十萬元,不錯了!因為薪水那時候才一萬多元!(小論文)是薪水的好幾倍!
謝:是集結許多學校的老師?
彭:對!也是利用我們所學的…!沒有!(改口說)是自己單打獨鬥喔!你要去採訪地方耆老啊!員工啊!還有一些家長啊!做一些問卷啊!還有參考文獻!完全是用作研究的方法來做。
謝:那最後的成果是如何呢?
彭:最後的成果就是給台電,當作他們的成果。所以一些學術的部分是因為有一些外部的誘因啦!譬如說台北縣政府需要哪一部份的素材,而我們又剛好對某一部分有興趣,所以我們就去投入,投入後就去產出,產出之後就慢慢變成自己的一個專長。
謝:那時候跑他們的論文有什麼樣的限制嗎?
彭:那時候跑的論文沒有特別限制用什麼方式做,你可以做質的研究,你也可以做量化的研究。
謝:那頁數…?
彭:沒有!你要先提計畫,它審核通過之後,覺得你的計畫可行,它就撥款給你。(款項)一樣分兩次給,期中報告之前給你一次,期末報告結束審核通過之後,尾款再給你。
謝:那主任您做他們的小論文作了幾次?
彭:大概作了三本,深澳火力發電廠做一年,核一廠跟核二廠各做一本,總共做了三年。所以學術的專長是跟外部內部誘因有很大的關係,它也是成長的一個動力!一個驅力啦!
師專養成教育
謝:那除此之外在師專時代的訓練呢?像我自己覺得在師專時代有一些訓練它很紮實…。
彭:其實師專時代對我們學術專長領域比較有幫助的是一些選修的課程,自己選修的課程,像剛剛提到的史地組就帶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成長動力。
謝:那時除了史地組之外還有其他的組別嗎?
彭:其他組別譬如說是特殊教育組啊!中文組呀!自然科學組啊!體育組啊!音樂組啊!數理組啊!
謝:就像師院前身。
彭:對!就像師院,師專的時候它是分六、七個組啦!
謝:我們(師院)之後才分成系所,像又有初教系行政組、輔導組,所以師專四、五年級的分組就像我們師院的科系制度。
彭:不,我們沒有行政組,啊!不過有輔導組。後者的沿革應該是對的。
謝:那你們師專一、二、三年級所學的又是什麼呢?
彭:那時候修的幾乎都是共同科目啊!都必修學分啊!國語、數學、社會、自然啊!教材教法!輔導理論啊!還有公文學咧!還有工藝、家政!還縫過衣服耶!還煮過魚耶!紅燒魚耶!這都要打分數的。
謝:那你們專四、專五的選修課是有興趣就可以去嗎?
彭:對!
謝:那專四、專五的學分都在這上面嗎
彭:必修學分就比較少了,幾乎是選修。
謝:所以就從這部分去培養自己的興趣及專長。
彭:選修的部分它就比較深入啦!他等於是讀大學的課程啦!大一、大二的課程啦!所以你看光地理的部分我們就選了地形學、地質學、人口地理、經濟地理…那個都有啊!而歷史的話就讀西洋文化史、中國文化史啊!
謝:而那時候也不一定要體育很好才能選修體育嗎?
彭:嗯!完全是興趣選項。
謝:那有社團嗎?
彭:社團活動有呀!社團活動有很多,講到社團活動喔!我比較值得提的就是…我們本來一、二、三年級學的是音樂的,所以我們那個音
謝:那時候的社團是選音樂?然
彭:(搶著說)對!音
謝:那是什麼部分的音樂呢?
彭:音樂的部分,嗯,那時候我是吹法國號的啊!後來四年級、五年級的時候他們找不到人了,就叫我回去幫忙吹薩克斯風,參加北區大專盃比賽得第二名!所以在那個藝能科方面,我們也有著墨!那時候都要練到小作名曲啊、鍵盤,鍵盤都要學!那都是必修課!所以基本上師專的養成教育是你樣樣都要會,但不見得你都要很精通,但足以應付國小的一個教學!所以它二年級跟五年級都各有一次的語文檢定跟音樂檢定!它還要國語文會考呀!考不過不能畢業啊!所以像這些都是比較紮實的在做教學養成的一種訓練。它不見得有高深的學問基礎,但是它希望師專生出來之後能夠足以應付國小的教學活動,這個部分也是求學經歷!
彭:剛剛講的社團,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把曾經胎死腹中的一個社團重新再復社,(它)就是「大陸問題研究社」!不簡單喔!它跟「三民主義研究社」都算是國父思想那一類型的,就是比較屬於政治型的。當初會有這樣的一個誘因,其實也是中美斷交之後,大家都有掀起一種愛國意識。大概在民國六十七、八年的時候了,六十九年我們就開始復社,那時候六十九年從成功嶺下來,好像(覺得自己)要做一點事情,就號召了一些同學就來玩這種的(社團),教官也覺得很高興啊!很贊成!那就是訓練怎麼去組織自己的思想啦!是蠻有意思的,尤其是你在復社的那段時間,你要重新再撰寫章程,組織章程!就會對自己剛入社會要寫一些計畫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
謝:除了組織章程,應該要做一些(社團的)課程訓練吧?
彭:對!課程訓練!然後你要去排講師來演講,社團怎樣去經營!還有一些社團活動要怎樣去搭配,還要去參加相關的研習!教官都會派你到外面!有啊!我們就在金山活動中心碰到蔡琴啊!(微笑)『你不是就是那在唱什麼…』『對啦!就是我啦!』(自問自答)差很多喔!那時候有妝(扮)跟沒妝(扮)差太多了!那時候我記得她是代表世新。(作者按:我所查到的資料,蔡琴是念實踐家專美工設計科)
謝:那時候她也是學生?
彭:對!她也是學生。
謝:但是那時候她已經紅了?
彭:那時候(她)正在唱的時候,(是)民歌正在唱的時候!(話題轉回)就有些對外接觸的機會啦!所以這是人生前半段的一個閱歷!
在興仁的五最---最難忘、最得意、最懷念、最難執行、最需改變
(1) 最得意的事──興建新大樓
謝:那我們接下來就來談第二部分,在我們學校,你算是待最久的主任,(提問稿)以下的部分,你可以去挑沒關係,也可以合併一起說。
彭:沒關係!慢慢來!一項一項,比如說最得意的事情啊,我們來講新大樓好了。新大樓最得意了,新大樓後面會講嘛!但我先把它講到最前面。我們興仁國小新大樓本來是不可能會蓋的,但是後來竟然蓋成了,這是一件令人覺得意外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其中的努力的話,是沒有目前的一個成果的。
話說在民國八十年,那時候還有教育金,它有第二期六年計畫,就是補助新改建校舍的一個專案。那時候我們只有一排的教室,普通班有十二班,幼稚班有一班,加起來有十三班,而專科教室只有一間美勞教室,一間自然教室,連教具室都沒有喔!圖書室只有小小的一間,辦公室就擠在現在六年乙班的隔壁,現在的健身房那個地方,(現在的)健康中心就小小的一間,那時候是校長室。(以前)健康中心就躲在現在的印刷室那邊,所以空間是相當的不夠。結果呢,我們申請了一些經費,後來呢,他核撥給我們三間廁所,我就說我教室都不夠了,你給我三間廁所有什麼用?他們遲疑了一下,然後我們也積極去運作啦!那時候附近的學校有的是給一間教室,有的是給兩間教室,他們都不願意蓋,因為他們覺得蓋起來也不敷使用,不如就不蓋,那我們是很迫切需要蓋教室啦!後來就是去跟國教課、教育局往返公文,我們就寫說可能需要三層樓的整排教室才夠,那目前已經知道鄰近的學校他們都願意放棄這樣的一個(蓋校舍)機會,他們希望教育局能夠通盤考量,給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他們在我們持續的一個追蹤之下,果然就派工程顧問來這邊看,我們就是先寫計畫評估,說將來這裡會增到十八班,所以專科教室鐵定不足,我們只要三樓而已,後來沒想到那個工程顧問就說:『那你們乾脆蓋五層樓好了,這樣一勞永逸,趁這個時候還有錢。』那四千兩百萬就這樣撥下來了,這個是我們覺得最得意的。如果當初沒有蓋,就不會想到要再蓋了
謝:所以那時候我們也有跟鄰近很多間學校溝通,溝通了後才…?
彭:沒有,我們就看中泰有兩間不蓋,屯山也有兩間(不蓋),興華也有一間(不蓋)。
謝:所以就是先去瞭解周邊學校,瞭解之後才發現他們都不願意蓋,然後再跟上面提說他們都不蓋,所以(這部分)變成給我們?
彭:對!總是要去試試看嘛!這就是我們覺得說有些權威是可以挑戰的,如果說是為了更多的利益的話。在協調的過程中也不要不好意思,當然就是我們要很委婉啦!然後也把自己的需求,不卑不亢的去提出來。
謝:那這樣公文往返前前後後總共花了多久?
彭:花了半年多,那承辦的科員也很支持啦!就是說認為我們有這種誠意,調整一下也無所謂,那當然他們也沒辦法自己做決定啦!他們也要透過議會最後的一個裁決,就是也要經過
這個四千兩百萬的預算。
謝:那之後大概花了多久蓋呢?
彭:大概花了兩年左右的時間把這棟大樓給蓋好。
謝:那在這棟大樓之前,這些地是做什麼用呢?
彭:這個地方是一個破破爛爛的籃球場,水泥地的,所以呢這也是我覺得在興仁最值得提出來、也最得意的,因為你如果當初沒有蓋,現在也蓋不了啦!四千兩百萬的預算我們大概只花了三千一百多萬,所以還幫政府省了一千萬左右。
謝:那時候有要幫忙作監工嗎?
彭:要啊!每天就都要跟廠商對設計圖,甚至於灌漿的時候,因為我們有受過總務的養成教育嘛,知道灌完漿的時候要不停的灑水,讓它慢慢的乾,而不是讓太陽曬乾,因為讓太陽曬乾的話,水泥地會裂開,所以要保濕個幾天。那灌漿的時候,還要藉助震動器,那一些空的或被石頭卡住的地方才能進到漿,所以參與建築會對學校校舍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2)最難忘的事──鋪設PU跑道
彭:那最難忘的一件事情,其實也跟我們建築有關。當總務的期間,要完成一個建築都要靠各方的配合。比如說我們的操場,是淡水的第一或第二早興建的PU操場,都沒有重新再鋪過。它八十二年興建,保養至今十五年都還算良好,像鄰近的學校他們都已經翻修過一次至兩次了。而鋪PU跑道最重要的是一開始打底的柏油路面,柏油路面要保持乾爽,PU才能鋪上,且不能夠有水氣。我們在鋪的時候,是廠商連夜幫我們趕工的。那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平常跟他們都保持著良好關係。我們不是跟他們有私底下金錢上的往來或利益交換。有些廠商是很阿莎力的,你必須去跟他們社交,跟他們維持情分。這個廠商他說:『我們可以幫你們連夜趕工啦!但你們要在這邊陪我們!』那時候他們的壓路機啊都進來了,新聞報導說隔天就會下雨,如果不鋪的話可能就要好幾天或好幾個禮拜後才能再鋪,那我們就在司令台上陪著他們,老闆也來了,十幾個工人在操場工作,我們在司令台上擺竹葉青,大家就喝就對了,喝到工程完工是第二天早上七點。八、九點毛毛雨就開始下了,下午就下大雨了,但幸好我們在下雨前就都完工了。
謝:那PU跑道跟新大樓是同時期嗎?
彭:嗯!幾乎同時進行,不過PU在建的時候,新大樓也正在打地基,但PU先好啦!不過在做工程最難忘的事情是都睡辦公室啦!所以都睡習慣了。但現在的新大樓有沙發可以睡,以前的舊大樓都是舊時的
謝:那新大樓是一層蓋完,一層的辦公器具就進駐嗎?
彭:不是,他需要再重新申請經費,所以會議室啊!電腦教室啊!辦公桌啊!都要再去爭取經費,所以蓋起來是空的。
謝:所以快蓋好時也就在申請經費囉!
彭:嗯!依各處室去申請東西,像辦公室需要什麼,然後專科教室、美勞教室、音樂教室需要什麼東西…
謝:所以那時候算是大採購囉!
彭:對!而早期沒那麼多資訊可以去搜尋,因為沒電腦嘛!只能電話訪價!
謝:所以那時候訪價要訪很多間?上面也會全權交代,然後要挑選最便宜的嗎?
彭:不是!訪價不是為了找廠商,而是為了做預算,預算出來之後再個別招標,就跟廠商去議價。所以你要寫出價格預算書,報到縣府同意之後,好!你可以進行發包,然後弄標單、標單封,讓廠商來領,然後廠商投標、再開標…做這些事情,很繁瑣啦!但是幾乎每年都要做十個案子,而少的(案子)不像現在幾萬塊,少的(案子)是二、三十萬,大的(案子)要上百萬。所以這是學校內最難忘的事。
(3)最懷念的事──八十週年校慶、畢業宿營
彭:再來是最懷念的事…(停頓十幾秒鐘)
謝:可以說說活動。
彭:活動的話應該是八十週年校慶,那是我來學校後的第一個大活動
謝:民國八十五年的時候!
彭:對!民國八十五年的時候!
謝:剛好新大樓也蓋成了!
彭:對!
謝:那時候的慶祝比較盛大嗎?
彭:對!那時候的慶祝有比較盛大啊!當然九十週年更盛大,而八十週年讓人懷念的原因是那時候的大樹幾乎都還在,包括我們宿舍的幾棵榕樹都還在,那才是有八十年老學校的樣子。
謝:那時候新宿舍也蓋好了嗎?
彭:都完工了啊!這個在後面再介紹。我的意思是合歡也在,校園斜坡、宿舍、沙坑區的幾棵老榕也在,所以讓人家一看就覺得:嗯!這個有八十年的樣子!但是到了九十年校慶的時候雖然辦得很風光,但樹幾乎都已經掛掉了啊!所以這是在環境上比較讓人懷念的地方。而且校友也是參加的很踴躍。
彭:至於學生,早期對畢業典禮的重視跟現在有點不同,現在我們是在晚上舉辦畢業典禮,但早期呢則是在中午,就是在日正當中的時候,就讓他們畢業出去,表示迎向朝陽,迎向燦爛的未來。而且我們那時候的前一天晚上都會宿營,至少這對學生來講他們應該是值得回憶的。
謝:所以主任您來到學校時就已經有宿營了嗎?是從何時開始?
彭:這從七十九年、八十年開始做,是我來了之後才開始有,那大概到了…,每一年都有辦。
謝:主任,我帶的那屆也有宿營,民國九十年,那時候也是中午畢業,所以是到九十年就結束了嗎?
彭:後來改成晚上的畢業典禮就沒有宿營了,所以應該是到你那一年。不過畢業的形式一直在改變,雖然事過境遷,但我覺得這對學生是充滿回憶的。
謝:所以開始是你來那年,到我帶的第一屆畢業生那年結束?
彭:對!從八十年到九十年,約十年左右。這是蠻特別的,因為我們也跟著一起成長。我還記得那時候的宿營,還把電視搬到操場唱卡拉OK,唱完後還玩營火晚會之類的,純粹是救國團的那套拿來用,這真的是蠻令人懷念的。而老師的部分,在這裡有
(4)最難執行的事-推動學校本位課程
彭:最難執行的是校本課程的推動。能夠全校產出一整套的課程,這是很多教授和輔導團員來我們學校參觀之後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而且全校大多數的老師都動員起來也是蠻不簡單的事。我覺得這個部分,雖然很難執行,但是要得到老師的認同也是不容易的。不過成果也在做完之後一一浮現了,例如市教大的課程所,那時候他們的師資班也找我們合作,一方面讓我們成長,一方面也有讓他們在現場磨練的機會。
謝:那校本課是在我退伍後的隔年--九十三年推的嗎?
彭:應該是九十一、二年一、二年級的生活課程就開始了,後來為了把團隊擴大,就乾脆全校一起做了,從志宜那時候當教學組長開始規劃,花了好幾次的時間去做溝通,當然有半推半就及很有興趣的老師,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總算把它做完,而九十三年就開始實施嘛!所校本課程是本校最有特色的一個課程,而且也得到教學績優團隊嘛!而且我們也以校本課程做課程訪視,之
謝:那這是最難執行的部分嗎?
彭:嗯!因為一些學校的主任在跟我們交換意見時,都覺得說這個不可能啦!大小學校都這麼認為。當我們去分享時,他們都覺得這個有點天方夜譚,到後來還是尚未落實到班上去,所以我們自己都知道啦!因此這點可能還要再努力溝通的,要不然就是要把這些課程再做修正!
(5) 最需要改變的事──招生、課程、午餐
謝:那最需要改變的事情呢?
彭:我覺得是老師的想法及共識。什麼樣的共識呢?比如說我們這幾年來學生人數一直在縮減,而且不可避免的一定在將來會減班。雖然在籍人數這兩年來人數要分成兩班都還綽綽有餘,像去年有四十八位,今年有五十一位新生,不過為何每年來招生時,都只有三十一、二位的驚險邊緣,那可能就是我們還要主動出擊,怎樣讓家長更認同我們,這部分不是行政人員想想、做做而已,可能還要大家形成一個共識,來使在籍數轉變成實際的新生數,讓所有人可以留下來。所以老師的心態要再做調整,不是只有把班級經營好,而是要對興仁的歷史有一個使命感,最少不要在我們的手裡減班得太嚴重啦!這個是心態的改變啦!再來我們要做的是一個活化課程的改變,怎樣去改變學校作息,讓學生能學到更多東西、更多知識或技能之類的,如果改變後讓學生學到更多,那我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其實最需要改變的,是午餐啦!
謝:為什麼午餐要改變呢?
彭:現在我們只有兩家廠商競爭嘛!而且他們的菜色大同小異。如果我們有自己的中央餐廚,那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而不是讓別人決定,雖然這也是很困難啦!因為我們的場地有限!不過一個合理的情形是一個學校的午餐應該是由師生來決定菜色,當然營養要由營養師來負責!所以這個部分是我們當初沒有執行完的,現在也比較難以改變的一個事實!因為附近的學校都是吃完午餐再回家嘛!那我們沒有,這就是牽扯到中央餐廚的部分了
九年一貫課程的利弊得失
謝:主任!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九年一貫課程的問題,它實施前的情形如何呢?
彭: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用的是八十二年版的課程標準,大家比較沒有課程銜接的問題,可以按部就班的教學。但要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時,再來就有很多課程銜接的研習,那時候普遍的情況是這樣。實施之後最大的改變嘛!第一個就是教師的課程研習多了,變成校內學校本位課程的研習又被壓縮。第二個則是它容許有彈性課程,這讓我們有發展全校本位課程的機會,也讓我們可以去設計出自己一套課本、習作、教師手冊,然後我們也結合了民間版的教科書、國立資料館的資源,發展出一套社會行動取向的課程,這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走到社區裡頭,同時也參與社區的發展,這也可以說我們的課程有部分是跟社區結合的,這也是跟之前課程不同之處。因為多了彈性課程,我們的課程標準沒那麼死板,這就讓我們多了到社區去TRY的空間。第三個則是我們在九十三年後的洲子灣路跑活動呈現在康軒版教科書,這讓我們興仁的課程發展變成一種經驗分享出去,也讓全國百分之三十的三年級學生有機會見識到我們學校的課程,這也是九年一貫課程推行之後我們意外得到的一個成果啦。
謝:這部分影響到學校的招生嗎?
彭:應該是有,但我覺得不是很大啦!不過若看到其他周遭學校在減班但我們卻沒有,這應該跟我們的課程較多元活潑有些關連,家長會從網路上去看一些資訊及活動,所以我個人覺得能夠不減班應該是這部分造成有些影響,像我們也有越區就讀的學生,如果以學區來看他們應該是在鎮上就讀,但是每年從其他學區到我們這裡就讀的也有三、五個學生,這都是關鍵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它對招生有一個最起碼及有限的影響!
那課程改變對老師及家長的影響嘛!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絕對的影響啦!但有些家長覺得讓低年級的學生去參加一些有特色的課程,他是覺得是好的。那會長也是這麼覺得,雖然不知道是不是表面話,但她是讚美說興仁的課程讓她覺得很滿意!
謝:那學生呢?
彭:九年一貫課程比較有彈性,但副作用則是結構也比較鬆散,所以它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來統整教學,因此各科時數不可諱言的就變少了,因為它(跟以前課程相比)加了許多不同的課程在裡面嘛!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到,早期課程標準版的學生的成績是比較好的,而九年一貫課程因為各課程時數少了,所以在我們每年的畢業獎學金考試的實驗下可以發現,課程標準版的學生最高成績可以到達八十四分,但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再也沒有看到八十分以上的成績的學生了,每年最高也只是七十二到七十六分,不過那題目都沒什麼改唷!甚至數學只是改幾個數字而已!所以在畢業前的最後一次考試可以知道這層差距,而且這題目是不會洩題的,因為每年這些東西都會回收!為了彌補此差距,教育局也做了許多測驗,但只是亡羊補牢而已。因此我認為這種成績低落的情形,必須考慮到科目調整,或者是科目時間的時數分配或統整才有幫助,這也是我們積極爭取活化課程的原因之一。在沒有辦法調整科目的情形下,至少我們先增加其時數以彌補這層差距。
學生的行為方面,九年一貫課程中,早期的道德課程已經沒有了,以前道德課程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所以現在只能靠導師時間指導,但導師哪裡來的時間,因為這些時間都被領域、彈性課程灌滿了,所以老師只用隨機指導的方式指導學生行為,而隨機指導就會佔用到領域學習的時間,所以學生品德上就沒有以前來的順從和專注啦!這部分就比較不容易突顯出來,也不是這樣就變差了啦!只是要花更多的心思來指導他們。
謝:所以主任您認為道德課程消失是一個因素嗎?
彭:對!因為小朋友要有學習的榜樣。早期在上道德課時,我們會讀到先聖先賢啊!尤其好人好事啊!又有專書可以閱讀,現在變成政府當局或教育單位一味要求教師去教,但沒有給老師時間去教,沒有系統性的教材,而這部分要教師自己去研發或是尋求坊間教案,這對於老師來講是額外的,變成不是馬上可以上手的一個教材。而且老師知道怎麼教,小朋友怎麼知道去閱讀呢?沒有這種課本,沒有這種教材。所以道德要有所本嘛!老師可以講授,學生可以閱讀。知識教育沒辦法建立,那行為也沒辦法跟著上來,這是九年一貫課程比較吃力的地方。那所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也剛好就是少子化時代的來臨,也因此也不會因為課程的轉變而使行為變的較不容易掌控,這也是少子化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老師班上的學生變少了,他個別指導的時間變多了。
謝:這是以我們這個地方來看嘛!
彭:對!以這個去彌補課程上的不足,所以這部分本質上看起來改變不大,但其實要導師花更多時間去經營,才有辦法維持。
興仁國小歷年狀況(民國79-97年)
(1) 歷任校長
彭:第四個部分是學校歷年來狀況。我接觸過的校長,剛來的時候是張木橋校長,張校長他受過日本時代的教育,所以他比較有日式管理的作風,他比較講究威權的領導風格。因此他會對睡覺的老師開罵說:『什麼時候了還在睡覺啊!』(大聲模仿),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謝:午休也是嗎
彭:午休可以。就是老師沒有課回辦公室的時間(不可以),所以除了改作業之外趴在桌上小寐一下他也看在眼裡喔。他是比較擅長在總務的行政業務上,所以他對於校舍規劃比較專注,教務跟訓導就會讓主任去好好發揮。對家長的溝通呢?因為大部分的家長都是他的學生啦!所以沒什麼好溝通的!
謝:張校長在這裡曾擔任過…?
彭:教導!所以很多家長對他有點敬畏!所以不用什麼特別溝通。他是這樣的行事風格,較有效率,但卻比較沒創意,按部就班、按表操課,把事情做完,班級經營好,也不會有太多的外面事務,一些委辦事項也很少!
到張興詩校長的時候呢,他是比較持開放的作風,是完全由主任全權負責。由於他住校,所以他很用心的去營造一個家庭的氣氛,當時縣政府還有文康經費,每年都可以玩個一天或兩天一夜的員工旅遊!所以他也會適時的去關心同仁們的家庭狀況及交友情形。
蔡春旺校長,因為他通勤嘛!他比較著重在教學上,行政業務上當然也是分層負責像張興詩校長一樣。但那時小班精神教學啊、開放教育啊,都在他任內推展,所以在教學上他比較會去經營,九年一貫的課程籌備也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王萬青校長呢?嗯!後期的幾個校長其實都差不多啦!只有張木橋校長比較嚴格!王萬青校長其實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啊!他也分擔學校的行政工作呀!像網路啊!網頁的建置、更替,他也都自己來嘛!所以以這些校長來看,其實興仁的發展還蠻自由的,所以老師的自主性就很高,這也是興仁的一個特色啦。基本上他們都很尊重老師,也都很尊重專業,這也是興仁國小的運氣啦!他們也不會因為初來乍到,就把自己想推行的想法加
(2) 學校建設及校樹
彭:那校園建設的部分呢?我來時是民國七十九年九月的中午,我一進校門就想要離開興仁國小了,印象很深刻,因為沒有貼磁磚,校舍斑斑駁駁的,一走進操場是泥濘不堪的泥土,小朋友把泥土帶進教室走廊,變成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爛泥巴,感覺到很紊亂!那時候很想離開。但帶我來的校長、主任就說:『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你來,不然我們要你來幹嘛!享福啊?』所以那時候就體認校園建設是點點滴滴的。
於是開始從舊大樓的二丁掛,舊水塔的興建改建,就是你現在看到的水塔。來的時候也沒地方住,那個時候校長宿舍已經開始興建了,於是就趕快爭取教師的單身宿舍,也在八十二年就完成了,校長宿舍是在八十年完成的。然後再來做風雨操場,就是現在各位停車的地方,然後是操場。包括早期的校門,一走進校門就有一個永懷領袖的蔣公雕像,也把它拿掉,因為那裡不好迴轉。魚池也在八十二年的時候,就拿掉蔣公雕像後,我們就做魚池的護欄,前面的遊樂器材跟操場也一併進行!大概就是做這些事!也大約就把土地整個翻了一遍就是了。那時候的操場小小的只有
彭:然後軟體的部分,我們舊大樓其實蓋得不好,有一些裂縫,水泥很容易剝落,所以我們在八十年的時候就開始釘輕鋼架,然後改成現在的嵌燈,不然以前是三排的,而且暗暗的。然後電源改善,這大概是八十年、八十二年做的,所有的電線全部抽換變成新的,因為怕哪天電線走火就麻煩了。
彭:印象中合歡對校園的聯繫?其實大葉合歡有九十高齡,所以它對整個校園及社區民眾是一個象徵,對情感聯繫有很大的作用。我記得有一個文史工作者來,他是國語日報的插畫家,住在我們學校附近,我記得他兩個小孩要入學時,他就帶這兩個小孩到大葉合歡樹前敬禮,然後說:『我就要來讀書了喔!請大樹合歡爺爺照顧我!』父子三人在那邊。這是他轉述的,不是我自己的想法喔!就是說一間學校有這大棵的校樹,對於社區、校友、民眾,都是一個感情的連結,所以為什麼現在我們急著去種樹的原因,因為「青青校樹」,沒有校樹,說真的就不像一個學校了啦!,
謝:所以那時候合歡已經九十年了,所就等於我們學校存在時就有它了?
彭:我們學校有之前就有這棵合歡了,原來有四棵,兩棵在北邊,另外兩棵在南邊,那這一棵(合歡)是屬於北邊的。
謝:所以南邊的(合歡)是在靠宿舍那裡?
彭:對!就是現在種欖仁樹的地方!
謝:喔!在籃球架那裡!
彭:對!但它一棵一棵掛掉,最後一棵是在前幾年掛的。(按:這棵樹後來得了寄生蟲病,因怕枯枝墜落傷人,最後於民國九十四年鋸除。)
謝:所以主任您來的時候還有四棵(合歡)嗎?
彭:沒有!我來的時候就只剩下一棵(合歡)了!
謝:所以我們現在學校最老的樹應該是?
彭:現在學校最老的樹應該是合作社…
謝:(搶著說)是大王椰子嗎?
彭:不是!大王椰子大概才三十幾年而已,所以應該是合作社後面的那棵樟樹,很高喔!
謝:喔!它現在應該有三樓半高到四樓了!
彭:嗯!那棵樟樹最老。
謝:那那一棵(樟樹)應該有多久?
彭:像
謝:只是它的位置真的比較不顯眼。
彭:對對對!
謝:不然可以營造出來。
彭:對!那個地方…,
謝:(搶著說)就剛好在廁所啊!
彭:對!那要想辦法去醞釀啦!所以那邊還可以再改變啦!就是地面要怎樣再去做處理啦!像尤加利樹也是三、四十年啊!
謝:大王椰子也是,只是它真的比較高!
彭:大王椰子大概是民國六十年種的。合歡每年到夏天都會開花嘛!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變化嘛!所以到夏天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到那裡乘涼,因為他會開花又有香氣,很多校友回來都會去看啦!有一位日本回來的校友,也看到那棵樹還在,就可以(和自己回憶)做連結,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3) 學生人數及作息改變
謝:這幾年來的學生人數的改變和影響呢?主任這部分您也可以選擇性的回答。
彭:這也是一種趨勢啦!從民國七十九年到九十七年,我剛來的時候,大概全校還有五百二十位學生,到目前為止只剩下兩百三十人,國小部分,所以你看人數幾乎腰斬啦!那影響呢?老師這部分當然是負擔減輕啦!但責任加重啦!因為每個小孩子都變得很重要,當然你在教學成果上的展現就比較沒有那麼熱鬧繽紛,因為人數少了,要展現出團體的績效就比較不容易,而成績、能力比較突出的也變少了,這當然是一個改變!當然它影響到學校教師的編制或班級的數量,到現在是還沒有啦!不過這個跡象在幼稚園有影響到啦!我們幼稚班從七十九年的一班到八十六年的兩班,又轉換成前年的一班,目前其實幼稚班的人數還是往下不斷在遞減當中,它將來一定是國小學生的一個參考的指標。所以將來減班是一個趨勢,除非是班級人數降低啦!
謝:就是政策部分嘛!
彭:對!但是我們有去爭取活化課程,它是一個四年計畫,可以避免超額教師的流動,起碼四年內是安全的!
謝:主任您剛剛提到對外成績變差,那從民國七十九年到最近幾年有哪些對外競賽是明顯變差的呢?
彭:對外成績像國語文、作文以前還有機會撈到前三名啊!但最近一、兩年這種機會幾乎等於零啊!美術比賽最近也不突出。當然這跟班級學生學習風氣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這幾年學生流失的情況是比往年嚴重。所以為了避免減班,山上跟都市的學校都會爭取學生,當然山上的學校爭取的力道比較薄弱,所以爭取到的學生可能是隔代教養或家庭狀況比較多的。如果小朋友的家長對他們的教育比較有前瞻的,據我們的觀察,幾乎他們都到鎮上去了,所以這部分當然明顯影響到學生成績啦!當然我們從體育這方面沒有很明顯的看的出來,但是在學藝競賽上真的有一些差異啦!或許我們可以把比較差的學生提升到好一點,但不至於能讓她們很突出啦!
彭:學生的作息跟改變?早期我們七十幾年的時候我們有調過兩次作息,第一次是七十九年到八十二年那段時間,七點二十左右小朋友就要到校了,到七點四十這段時間就是早自習,然後打掃,到了中午的時候有午休,全校都要趴著睡覺,有糾察隊站門口、巡邏,到十二點五十開始上課,三點半放學。後來到了八十二年又調整到三點五十五分放學,然後中午的休息時間就比較長一點了,可以到一點十分才上第一節課。
謝:政策允許的?
彭:對!因為要配合車班,因為那時候的車班也比較少,下午下課時間只有五分鐘,所以都匆匆忙忙的。而八十二年才調整為每一節下課都十分鐘。
謝:然後跟現在一樣三點五十放學?
彭:對!不過那時候是第二節下課打掃,打掃二十分鐘上課,上完第三節課就放學。那現在是直接上到三點半打掃,然後放學。這是從八十六年還是八十八年開始調整
謝:那那時候是每天都要升旗嗎?
彭:對!每天都要升旗!
謝:那這種趨勢到什麼時候才改變?
彭:其實到八十六年的時候才改成只有禮拜一升旗!
(4) 學生服務及制服變化
謝:那除此之外,以前還有訓練學生糾察隊,還有我印象中的廣播小天使是到何時?
彭:學生糾察隊、廣播小天使還有交通路隊,這些服務人員現在都沒有了。第一個變數就是交通隊要撤崗,因為政府政策有說小朋友不可以當交通隊,因為這
謝:我知道!禮貌、秩序、整潔!
彭:對!基本上就是覺得這是比較制式的東西啦!而且違反民主化原則,就是說會養成同儕間互相監控、管理啦!這種威權時代的想法就在八十六年的時候也撤掉了!
謝:所以是跟升旗制度同一年?
彭:對,就是三項競賽,糾察隊都撤掉了,就是說完全交給級
謝:那我記得廣播小天使到民國八十九、九十年都還有啊!
彭:對!因為那時候有安排行政工作,廣播教育,後來因為午休時間…還是吃飯……(思考中)
謝:廣播小天使是在吃飯時間,沒有到午休,大概到打鐘(午休鐘聲)!
彭:自從我們用這種餐之後就沒有了(按:指中央餐廚打菜),吃便當的時候有…。廣播教育的關鍵,我覺得應該是我們沒有安排訓練的老師,還有銜接,就是沒有安排這項行政工作啦!其實應該要克服,讓它存在比較好啦!因為我們學校有一些多餘的編制,所以(這部分)可以增加的,比如說環保小志工,不過這部分各班級都有啦!所以就沒有刻意要求高年級小志工編制!
謝:不過我覺得學校還是有增加啦!像一些後來政策取而代之的東西,比如說刷牙漱口歌!
彭:對!而且像『點播歌曲』後來牽扯到著作權法,所以就不能點播,『心情故事』要教導才能去採訪,總而言之,這部分要安排導師指導,不然不可能!
彭:學生校服改變的影響?七十九年的時候還是卡其衣啊,然後藍色的夾克、黃色的帽子,戴起來也是很拙的感覺!那時候也都有髮禁啦!八十年就更新的蠻快得了,就穿格子的衣服了,然後有做藏青色的小西裝,一直沿用到現在。但現在的校服也沒有做特別的規定啦!只要顏色一樣就可以了!運動服也改了一次,改比較活潑的,由原本比較穩重的水藍色改為草綠色。
謝:主任來的時候還有水藍色嗎?
彭:我剛來的時候還有水藍色,但是間雜啦!後來重新設計之後就變成草綠色,也是八十年啦!跟制服一起改的!
謝:那那時候設計的是學校的老師嗎?
彭:學校老師挑選的,廠商提供樣本,那時候學生還沒有參與啦!
(5) 學校活動及特色
彭:學生活動的改變其實跟政策比較有關係!早期的話像推行禮貌運動啊!交通安全教育啊!民族精神教育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類的,早期是威權體制。到八六年改選之後,新的一些氣象出來之後,八三、八四、八五年,開放教育就出來了,像『拜訪春天』這個都是開放教育之後的東西,『耶誕秀』是八十六、七年後就有了,早期是才藝發表嘛!在年底的時候會做全校性的發表,後來新大樓落成之後,九十年就有『耶誕秀』
謝:我退伍的時候就有了(耶誕秀),當兵前還沒有,所以它是以前才藝表演的延續嗎?
彭:對對對!就是一班一個節目。運動會本來在上學期嘛!後來考慮到一年級剛進來,幼稚園剛進來,所以才延到下學期。但其實我們的校慶也是在下學期啦!本來上學期是安排在十月中,大概光復節前後。八十週年就配合
謝:所以那時候是張興詩校長?
彭:對!運動會是結合社區嘛!早期是上學期運動會,下學期園遊會,那現在園遊會就慢慢取消了。後來改成上學期園遊會,下學期運動會,園遊會又漸漸消失了!因為園遊會比較花時間嘛!
謝:那以前運動會是整天還是半天?
彭:一直都是半天!
謝:有什麼活動是一直在運動會沒變過的?
彭:拔河!大隊接力!因為社區起碼要出兩個節目,所以趣味競賽及拔河是(社區)必備的兩個項目。
謝:喔!所以這已經有點像大家不約而同的一個共識了!
彭:對!有一個默契在!頂多是加一個青少年的接力賽!早期的話是各里,像義山里、興仁里、賢校各里都會派代表拔河,後來人數湊不了這麼多,就變成甲乙兩隊。
謝:那以前那麼多里,里長會…?
彭:(搶先說)對!他們會自己找人。
謝:而且那時候我們學校人也多,所以家長也多。
彭:對!人也多,有可能,後來就沒辦法了。像早期還有媽媽土風舞及山地舞表演啊!後來原住民的小朋友少了,媽媽也湊不齊了,之後怎麼湊就只有七、八個,十一、二個,像早期隨便一吆喝就二、三十個,那種場面就很壯觀!八、九個,十一、二個就冷冷清清,後來她們就沒有再出節目了啊!早期都會邀請原住民媽媽表演,晚上就會開始練了!
謝:所以這個部分在主任您來時就有了?
彭:對!早期就有了!
謝:其實我們這邊早期原住民就很多了?
彭:對!早期有很多,後來就移到沙崙那裡了,因為那邊有原住民協會及比較大空間讓他們活動,所以你看最近幾年原住民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少了。以前一班起碼有四、五個,現在有一、兩個就了不起啦!這也是一個族群變遷啦!因為他們會群聚,而且他們的頭目在那邊嘛!
謝:那除此之外(運動會)流程有改變嗎?
彭:其實大同小異啦!像今年就有改變啦!用跑的出場,因為今年節目比較多,你看用到十二點多嘛!
謝:嗯!以前來講大概也是十一點多嘛!所以這樣是正常的?
彭:對!其實課間操的部分也有改變啦!現在是做操比較多嘛!不管是健康操或有氧舞蹈!早期還有土風舞啊!水舞啊!男生女生要手牽手,圍成內圈外圈,健康操也有改變嘛!早期是制式健康操,現在是有氧舞蹈式的健康操。
謝:早期是國民健康操嘛!
彭:對!還有一段時間是穎群帶的國術操,什麼強身強種、健身健國之類…的,還有教師手冊、教學指引教如何跳國術操呢!現在這部分都取消了。像我們學校是正常的還有課間操,很多學校都廢掉了,早期的健
彭:學校的特色?早期外面對我們的定位是躲避球很強,因為有打到省賽嘛!但那是六十幾年的事情了。我們也是聽說啦!到我們七十九、八十年體育還是很強啦!球類活動啦!那時候躲避球也是可以打到前三名也沒問題!現在也是啦!但是那時候有男生組、女生組,但現在是只能夠打混合組,所以這是政策的一個轉變讓我們只能選擇一組,不然以前男生組歸男生組,女生歸女生組,那男生也打到縣賽過喔!
彭:音樂的部分是有改變啦!以前是合唱團,但音
(6) 學校生態
彭:生態的環境?最早的時候我們有鳥園,現在變成兔園。
謝:那(鳥園)在哪裡呢?
彭:鳥園是操場還沒蓋好的時候,民國七十九年。
謝:那裡面養什麼呢?
彭:山雞啊、孔雀啊!我記得有一隻孔雀!
謝:也是圍起來的嗎?
彭:嗯!
謝:也是在現在的兔園位置嗎?
彭:不!是在船那邊,那時候的操場是沒有那麼大的,操場整個內縮!那時周邊腹地比較大,所以鳥園也比較大!
謝:所以鳥園的空間也比現在的兔園大?
彭:對!大概有兩個兔園那麼大!
謝:那養的鳥類也蠻多的?
彭:有十幾種喔!
謝:那有人固定會餵,還是交給小朋友?
彭:好像有一個退休老師會餵,
謝:天天嗎?
彭:對!但到八十年就沒有再養了啦!
謝:那是因為改建的原因嗎?
彭:一方面是啦!另一方面是它也很吵、很臭。
謝:那是因為附近居民抗議嗎?
彭:對呀!此外像宿舍區以前的兩個空地都不是這樣啊!以前前面這個空地是日本時代舊宿舍,但因為颱風吹垮了,所以拆掉整建,剛開始是做菜園,就是一個班級一塊地,但後來沒有辦法繼續經營,就改成果園,由學校統一規劃!
謝:就是現在我們打掃的外掃區的大草原那裡嗎?
彭:對!
謝:所以有時候在那邊挖的到磚塊就是這些舊宿舍的原因?
彭:對對對!
謝:所以果園是後來有人又慢慢去種?
彭:不是,這是統一規劃的,是規劃有幾棵就是固定種在那邊。
謝:所以哪裡也有桑椹,有楊桃,有木瓜…
彭:對!楊桃是最早。
謝:所以那一塊果園現在的狀況是刻意的?
彭:對!那早期有的是楊桃樹及蓮霧樹啦!那後來才種其他的,
謝:所以那棵楊桃樹及蓮霧樹都很久了?
彭:對!大概兩棵都有三十年了喔!
謝:喔?所以應該是跟那時候的日本舊宿舍在一起的囉?
彭:對!像舊廚房那邊的櫻花也是後來才種的!原來那裡是早期的廁所,獨棟的廁所,那時候就在廚房旁邊,
謝:喔!已經拆掉了!
彭:對!已經拆掉了,像那棵相思樹也很久了。那艘船也是人家捐贈的嘛!大概是在九十三年、九十四年。你沒有抬過嗎?
謝:我沒有!
彭:那是鄭雅婷他爸爸送的,鄭贏福啊!
謝:那我真的沒印象了。就覺得它好像一直在那裡!
彭:沒有!還是八十幾年的時候…?
謝:所以這部分可能要去查照片喔?像我記得我八十九年跟穎群帶田徑隊的時候不知道那時候有沒有!就是帶楊善合他們!那時候…!啊!我真的沒有印象!(微笑)
彭:那時候那樹還沒倒啊!
謝:不知道耶!所以我忘了。
彭:然後學校的樹就一棵棵的倒了,像前庭的地方本來有一棵菩提樹,校長車庫那裡啊!你們應該沒有印象了啦!也是颱風(來時)倒的,象神颱風吧!
謝:那貓頭鷹也很早了嗎?
彭:對呀!很早了呀!一直都在,最近幾年比較沒有!搬地方了。
謝:有啊!最近還有!
彭:對!不過我們學校生態還算不錯啦!有南蛇、貓頭鷹、烏秋,以前烏秋每年都會回來停在合歡樹上,現在沒有了,現在好像都停在外面的相思樹那邊。
謝:像之前擺的那一棵!就是後來又種的合歡,烏秋也有停啊!
彭:嗯!可能要在等一段時間牠才會又飛回來吧!
謝:謝謝主任今天的訪問喔!
彭:嗯!不客氣!